学校以“绿色教育、绿色文化、绿色发展”为导向,制定“十四五”节能与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绿色校园”建设目标,围绕“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技术创新、文化培育”4 个方面勾画建设蓝图。学校先后设立绿色校园建设领导组、工作组等机构,分阶段推进规划有效落实,努力实现系统管控、技术引领、模式先进、全程育人的现代化节能体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立德树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学校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校内外互补,课内外融合”的贯通式教育格局。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以节能教育为重点,《环境监测》SPOC课程顺利通过学校验收,立项为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多元治理视域下句容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成为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污水处理厂核心构筑物3D虚拟仿真平台、《环保设备运营与管理》SPOC课程的建设开通,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化学》等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推进了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生态文明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利用主题征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将节能意识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渗透。在课外,学校利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节约用水宣传周等契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
结合学院农林特色,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给水处理、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专业;创建了基础性、多学科融合、多领域交叉、开放共赢的智慧林业专业体系;所培养的科研人才队伍和基层工人队伍,加速了我省碳汇项目从区域试点向全省转型以及碳汇项目的落地,为我省构建生态、健康、美丽的居住环镜和可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机会,做出了农林贡献。另外,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学院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了农产品检测类研究所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实践教育,配套建成 5 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发明专利授权170多件,专利技术转让100项左右,产教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