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山东核电:开创“零碳”供暖新纪元

时间:2022-01-11 11:07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在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山海阳光小区,市民谭伟凤和女儿正在屋里做游戏,她告诉记者,相比前几天在家穿着厚厚的棉衣...
        在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山海阳光小区,市民谭伟凤和女儿正在屋里做游戏,她告诉记者,相比前几天在家穿着厚厚的棉衣,今天在家可是舒服极了,屋内温度可达 24 摄氏度左右。随着 2021 年 11 月 9 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正式投运,海阳市城区 450 万 m2 的 20 万居民全部用上核能供热,开创了国内利用核能进行商业供暖的先河,也标志着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多方共赢,提供清洁取暖核能方案
        在海阳市丰源热力公司的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核电管网与供热公司以及居民换热站管网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正在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供暖平稳运行。“暖核一号”的正式投运,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和海洋的生态环境。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核电)是海阳核电项目的业主单位,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作为全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示范项目、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首个开工建设并建成投运的核电站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山东核电制定了“一卓越两基地”的战略目标,“一卓越”为卓越的运行业绩、建设业绩、新业务拓展业绩,“两基地”为以核能为引领的综合能源基地和以实践为特色的综合创新基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力争为国家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电投“暖 核 一 号”450 万 m2 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 6 天投运,海阳核电 1 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取代了当地 12 台燃煤锅炉,每个供暖季预计节约原煤10 万 t,减排二氧化碳 18 万 t、烟尘 691t、氮氧化物 1123t、二氧化硫 1188t,相当于种植阔叶林 1000hm2,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30 万 GJ,有效地改善了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在推进核能供热项目过程中,山东核电始终坚持“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的原则,海阳居民住宅取暖费每建筑平方米较往年下调一元钱。“暖核一号”给老百姓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蓝天,又带来了实惠。真正实现了当地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核电企业以及生态环保的多方共赢。
        海阳核能供热迈出了我国核能综合利用的第一步,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70 万 m2 供热项目实施以后,全厂热效率由 36.69% 提升至 37.17%;450 万 m2 供热项目投运以后,热效率提升至 39.94%;3000 万 m2供热项目投运后,热效率将提升至 55.9%,是原来的 1.5 倍。若海阳核电两台机组同时开展3000 万 m2 供热,能源贡献力相当于再造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开展核电余热供暖”。山东核电将积极探索更大规模、更高效率、更长距离的供热,进一步实现核电机组热电联产的模块化、标准化,为核电供热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板和标准,为我国推进清洁取暖提供更经济、更环保的核能方案。
        科技创新,聚焦节能减碳发展战略
        山东核电作为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站的营运单位,全面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核电安全生产、核能拓展和技术能力提升,在组织机构、人才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理念,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山东核电在科技项目上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山东核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集团级创新示范项目和国产化科技项目,正在执行的公司级科技项目近 200 项。海阳核能供热项目获得 2020 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热同产同传”项目的投运,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成为公司科技创新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技术创新打造“水热同传”示范工程。山东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胶东半岛淡水短缺问题尤为严重。针对胶东半岛水资源制约发展等问题,山东核电结合厂内海水淡化、核能供热既有条件,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展水和热的产出、输送研究,推动核电厂生产出成本更加低廉的水和热。山东核电于 2020年建成专家村“水热同传”示范工程,将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经核能供热系统加热后,使用一根水热同传管线代替常规三根(2 热 1 水)管线输送至专家村,进行水热分离使用。
        在水热同传基础上,今年 5 月,山东核电与清华大学合作建成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传”试验工程。利用机组抽汽和余热,驱动水热同产设备,经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工艺,每小时生产 5t 达到饮用水标准的 95℃高品质淡水,通过“水热同传”管道,输送至用户端进行水热分离使用。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评估,该项技术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及设施利用率,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有效解决北方沿海地区淡水供应短缺和冬季清洁供暖问题。
      “南红北移”构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山东核电确立了“高品质热能发电、中品质热能供热制水、低品质热能生态建设”的梯级高效核能综合利用思路。此次利用低品质余热开展“南红北移”科研项目,是核能综合利用重要实践。项目将在改善海洋生态的同时,提高核电厂的热效率及清洁贡献能力。受纬度、气候等条件限制,“南红北移”是一项复杂、有难度的科学实践尝试,移植成功后将有利于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保护滨海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构建多物种蓝碳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东核电全面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核电安全生产,聚焦核能拓展,聚焦技术能力提升,从组织机构、人才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理念,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2019 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近年来,山东核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集团级创新示范项目和国产化科技项目,正在执行的公司级科技项目近 200 项。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海阳核能供热项目获得 2020 年度国家电投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热同产同传”项目的投运,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成为公司科技创新路上又一座里程碑。
        恪守初心,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社会对央企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多年来,山东核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在保民生就业、保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积极投入。
        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截至 2020 年底,山东核电扶贫总惠及贫困人口 4666 人。助力脱贫攻坚,按照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部署,先后选派 6 名党员干部参加驻村扶贫、乡村振兴工作。
        积极落实“远方助学”项目。山东核电持续开展“映山红—山核情”爱心助学活动,连续 10 年捐资助学,累计资助贫困学子 929 人次。赋能远方教育,对陕西延川、河南商城、青海贵南及山东成武 77 名初、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持续开展慰问驻地周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学雷锋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 900 余小时。2013 年成为国内首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在建核电站,目前已连续 8 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打造阳光精品工程形象。
        精心开展公众科普工作。山东核电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工作,营造和谐共生氛围。近 5 年累计开展公众沟通活动355 次,参与受众近 30 万人次,先后获得“中国核科普先进单位”“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启航绿色新征程,绘就发展新画卷。山东核电将坚决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大力抓好核安全文化建设,全力以赴确保1 号、2 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扎实推进后续项目核准建设,积极拓展核能综合利用,为促进山东省能源转型升级,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文 / 李 文)
------分隔线----------------------------
推 荐